被稱為“忘憂草”的金針菜,這個名字的由來確實與其植物特性、文化寓意以及歷史典故緊密相關:
1. 植物學基礎:金針菜就是萱草
- 金針菜是我們對萱草屬中黃花菜這種可食用品種的俗稱。它的學名通常是Hemerocallis citrina,主要食用其未開放的花蕾(干制后呈金黃色針狀,故稱“金針菜”)。
- 萱草是萱草屬植物的統稱。萱草屬植物種類繁多,花色豐富(黃、橙、紅等),但并非所有萱草的花蕾都適合食用(有些品種有微毒或口感差)。金針菜(黃花菜)是其中被廣泛栽培食用的品種。
- 因此,“忘憂草”所指的,本質上就是這種萱草屬的可食用品種——黃花菜(金針菜)。
2. “忘憂草”名字的由來與文化寓意
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,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結合:
-
花期短暫與“忘憂”的聯想:
- 萱草花(包括金針菜的花)有一個顯著特點:單朵花通常朝開暮謝,花期非常短暫,只有一天(英文名“Daylily”即源于此)。
- 古人觀察到這種特性,產生了浪漫的聯想:如此美麗的花朵,生命卻如此短暫,仿佛看透了世間的憂愁,在短暫的生命里盡情綻放后就瀟灑離去,將憂愁也一并帶走了。這種“朝生暮死”的特性被賦予了“忘卻短暫人生煩惱”的哲學意味。
-
藥用價值與精神慰藉:
- 傳統中醫認為萱草(主要指其根和花蕾,即金針菜)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如清熱利濕、涼血解毒、安神等。
- 其“安神”的功效,尤其容易被古人引申為具有舒緩情緒、安定心神的作用,這自然與“忘憂”的概念聯系了起來。食用金針菜后可能帶來的舒適感,也被認為是“忘憂”效果的體現。
-
最重要的文化典故與象征:
- 《詩經·衛風·伯兮》: 這是“忘憂草”文化寓意最重要的源頭。詩中寫道:“焉得諼草?言樹之背。愿言思伯,使我心痗?!?這里的“諼草”就是萱草?!爸X”字本身就有“忘記”的意思。
- 詩的大意是:哪里能找到忘憂草(諼草)呢?我要把它種在屋子的北面(背陰處)。我一心想著我的丈夫(伯),使我憂思成疾。
- 這首詩明確地將萱草(諼草)與“忘記憂愁” 的功能直接聯系起來,成為了后世“忘憂草”稱謂的經典依據。
- 嵇康《養生論》: “合歡蠲忿,萱草忘憂,愚智所共知也。” 嵇康直接將萱草與合歡并提,指出合歡可以消除忿怒,萱草可以讓人忘記憂愁,這是無論愚笨還是聰明的人都共知的常識。這進一步強化和普及了萱草“忘憂”的文化符號。
- 象征母親與游子忘憂:
- 受《伯兮》影響,萱草(常種植于母親居住的北堂)逐漸成為母親的象征。游子遠行前,會在母親居所(北堂)種植萱草,希望母親看到萱草花開能減輕對游子的思念與擔憂,得以“忘憂”。
- 因此,萱草花(忘憂草)又被稱為“母親花”。古時常用“萱堂”、“萱親”來尊稱或借指母親。孟郊《游子詩》有云:“萱草生堂階,游子行天涯;慈母倚堂門,不見萱草花?!?這層寓意使得“忘憂”不僅指向個人煩惱,更指向了化解骨肉分離之愁的深厚親情。
-
視覺美感帶來的愉悅:
- 萱草(金針菜)在夏季開花,花朵色彩鮮艷(尤其是常見的橙黃色),姿態優美,成片開放時非常具有觀賞性??吹饺绱嗣利惖幕ǘ?,本身就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,暫時忘卻煩惱。這種視覺上的享受也被納入“忘憂”的涵義之中。
3. 金針菜(黃花菜)作為“忘憂草”的具體體現
- 作為萱草屬中最重要的食用品種,金針菜(黃花菜)自然承襲了“萱草”所有的文化寓意,包括“忘憂”。
- 人們食用金針菜時,不僅享受其美味和營養(富含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),其傳統認知中的安神功效,也讓人在心理上將其與“舒緩情緒”聯系起來。
- 在民間文化中,提到“忘憂草”,指的就是餐桌上常見的金針菜(黃花菜),它既是實用的食材,也是承載著深厚文化情感和美好愿望的象征物。
總結
金針菜被稱為“忘憂草”,是植物特性(花期短暫引發聯想)、傳統藥用價值(安神)、經典文學典故(《詩經》、嵇康)、以及深厚的文化象征(母親花,化解離愁) 共同作用的結果。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個別稱,它凝結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、對生活智慧的感悟、以及對親情倫理的珍視,是中華文化中“物我相通”、“托物寄情”的生動體現。所以,當你品嘗金針菜時,不僅是在吃一道菜,也是在品味一份穿越千年的文化韻味和美好祝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