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真是個有趣的自然觀察!絞股藍(Gynostemma pentaphyllum)作為一種攀緣藤本植物,其向光生長的能力(向光性)是其生存和成功攀爬的關鍵。它感知光線并進行定向生長的過程,與其他高等植物類似,但作為藤本植物,其表現更為明顯和動態。其核心機制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步驟:
感知光線:
信號轉導與生長素的不對稱分布:
生長響應(彎曲):
在絞股藍藤蔓上的具體體現與趣味觀察點:
動態追蹤光源: 你可以嘗試改變光源方向(比如轉動花盆或移動臺燈),觀察絞股藍的莖尖和新長出的卷須如何在一兩天內明顯調整方向,重新朝向新的光源。這顯示了其感知和響應的動態性。 卷須的協同作用: 絞股藍的卷須在感知到支撐物(如竹竿、籬笆)后會纏繞攀附。向光性幫助藤蔓的莖(主生長軸)整體朝向光照充足的方向生長,而卷須則負責抓住沿途的支撐物。兩者協同,確保藤蔓既能獲得充足陽光,又能穩固攀爬。光照可能也影響卷須對支撐物的感知和纏繞方向。 “探索”行為: 在光線較弱或方向不明確時,絞股藍的新生莖可能會表現出輕微的“搖擺”或“畫圈”生長(回旋轉頭運動),這可以看作是在主動探索周圍環境,尋找最佳的光照方向和潛在的支撐物。一旦探測到強光方向,生長素的不對稱分布會迅速穩定下來,引導莖向該方向快速、定向生長。 避蔭反應: 如果絞股藍生長在樹蔭下或其他植物旁,它會感知到紅光/遠紅光比率的變化(這是被遮蔽的信號),觸發避蔭反應。這通常表現為莖加速伸長(節間變長),同時向光性會引導它努力向有縫隙或更開闊、光照更好的方向生長,以擺脫蔭蔽。 觀察彎曲點: 彎曲主要發生在幼嫩的、仍在伸長生長的莖節區域。老化的、木質化的莖節彎曲能力很弱。觀察新長出的藤蔓部分,彎曲現象最為明顯。如何趣味驗證?
單向光實驗: 將一盆絞股藍幼苗放在窗臺或臺燈旁(固定光源),觀察幾天內莖的彎曲方向。然后調轉花盆方向180度,繼續觀察它如何重新調整彎曲方向。 遮光實驗: 用不透明紙片或錫箔紙小心地遮住莖尖的一側(比如左側),制造人為的“背光側”。觀察幾天后莖是否會向被遮光的一側(左側)彎曲?這模擬了光照不對稱。 對比生長速度: 在均勻光照和單向光照下分別培養絞股藍幼苗,觀察其生長速度和形態差異(單向光下的植株會明顯彎曲)。 觀察卷須與光: 注意卷須在光線充足和蔭蔽環境下的伸展和纏繞行為是否有差異?它們是否也傾向于伸向更亮的方向?總結來說:
絞股藍藤蔓通過莖尖和幼嫩組織中的感光色素(尤其是向光素)感知光照方向和強度差異。這種不對稱的光信號觸發生長素在莖橫截面上的不對稱分布(背光側濃度高)。生長素濃度的差異導致背光側細胞比向光側細胞伸長更快,最終表現為莖向光源方向彎曲生長。這種精妙的機制,結合其卷須的攀爬能力,使絞股藍能夠高效地“搜尋”并占據光照充足的空間,為其光合作用和生長繁殖提供最佳條件。下次觀察時,不妨想象一下它莖尖細胞里正在進行的那場精密的“光信號指揮下的生長素運輸與細胞伸長競賽”! 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