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藻(主要指綠藻門中的衣藻屬,如Chlamydomonas nivalis)是高山和極地冰雪生態系統中關鍵的初級生產者。它們的存在對這兩個極端環境產生深遠而復雜的影響,既有積極的生態功能,也有潛在的負面效應,尤其是在全球變暖背景下:
積極影響(生態系統服務)
食物網基礎:
- 雪藻是冰雪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基石。它們是微小動物(如冰蚤、輪蟲)、原生動物、細菌和真菌的主要食物來源。
- 沒有這些初級生產者,冰雪覆蓋區域將基本是生命的荒漠。雪藻為更高營養級(如昆蟲、鳥類)間接提供了能量來源。
養分循環:
- 碳匯功能: 雪藻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將其轉化為有機碳。雖然單個藻華規模有限,但在全球尺度上,冰雪藻華對碳循環有貢獻(盡管總量遠小于森林或海洋)。
- 氮源貢獻: 許多雪藻具有固氮能力(如某些藍細菌共生體或藍藻本身)。它們能將大氣中惰性的氮氣轉化為生物可利用的銨鹽或硝酸鹽,極大地豐富了冰雪環境中極度匱乏的氮營養,為自身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長提供關鍵養分,并可能在融化后將養分輸入下游生態系統。
改變微環境:
- 雪藻的生長代謝會釋放有機物質和氣體,影響其周圍冰雪的物理化學性質(如pH值、離子濃度),為其他微生物(細菌、真菌)創造了更適宜的生存微生境,促進了冰雪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活性。
負面影響(尤其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加?。?
降低反照率(關鍵影響):
- 這是雪藻對高山和極地生態系統最顯著、也最令人擔憂的影響。
- 純凈的冰雪具有極高的反照率(反射大部分太陽輻射)。當雪藻(尤其是含有紅色類胡蘿卜素的種類)大量繁殖形成藻華時,深色的藻細胞顯著降低了冰雪表面的反照率(變暗)。
- 后果: 被藻華覆蓋的區域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熱量,導致局地冰雪加速融化。
- 正反饋循環:
- 加速融化產生液態水,為雪藻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(水分、營養物質釋放),促進藻華進一步擴張。
- 擴張的藻華又導致更大范圍的變暗和更快的融化。
- 這個“反照率-藻華-融化”的正反饋循環是當前研究熱點,被認為是加速高山冰川退縮和極地冰蓋/海冰損失的一個重要生物地球化學因素。研究表明,在某些區域(如格陵蘭冰蓋),生物反照率效應導致的額外消融量可占總消融量的10%以上。
改變融化模式和水文:
- 加速的、不均勻的融化(藻華分布不均導致)會影響局部水文循環。
- 可能導致融水提前或增加,影響下游河流的流量、補給時間和水質(如增加沉積物或有機質輸入)。
- 在冰川上,加速的表面融化會改變冰體的物質平衡,加速冰川退縮。
潛在的水質影響(次要):
- 大規模藻華在融化時,可能會將大量有機質、色素甚至可能存在的藻毒素(盡管雪藻主要毒素研究較少)輸入高山湖泊或溪流。這可能暫時改變水體顏色、增加生物耗氧量,對水生生物產生短期影響,但通常在高流動性的高山溪流中影響有限。在相對封閉的水體(如某些高山湖泊或極地池塘)中影響可能更顯著。
棲息地改變:
- 長期來看,雪藻加速冰雪融化可能導致依賴冰雪環境的特有物種(如某些冰蚤、冰雪微生物)的棲息地減少或消失,威脅其生存。
總結
雪藻是高山和極地冰雪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它們支撐著獨特的冰雪食物網,并參與重要的養分循環(尤其是固氮)。然而,它們最顯著的影響是通過降低冰雪反照率,形成一個強大的正反饋循環,加速了局地和區域的冰雪融化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,更長的生長季、更頻繁的液態水事件以及增加的塵埃/營養物質沉降(如黑碳、化肥)都在促進雪藻藻華的規模、頻率和地理范圍擴大,從而進一步加劇冰雪消融。
因此,雪藻對高山和極地生態系統的影響是雙刃劍:它們是生命的基礎,但也成為了加速冰雪消亡的“生物引擎”。理解和管理雪藻的動態變化,對于預測未來冰雪覆蓋區域的命運以及相關的全球海平面上升、水資源變化和生態系統變遷至關重要。
思考題: 你認為未來隨著氣候持續變暖,雪藻在高山和極地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會如何演變?會成為“最后的繁榮”還是加速系統崩潰的“催化劑”?